鞍山书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因位于长濂村南部的马鞍山缓坡处,故名鞍山书院。
鞍山书院外观整体色彩以黑白灰为基调,青砖、粉墙、黛瓦,以黑、白、灰的层次变化组成单纯、统一的建筑色调,构成粉墙黛瓦的独特景观,具有质朴典雅之美。
书院为三进五开间两厢式,总进深26.64米,面宽21.65米,建筑占地面积603.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7.49平方米。
一进五开间,七架前后单步穿斗用五柱。两前檐柱面阔方向设大额枋,大额枋上悬“鞍山书院”匾额。两后金柱间面阔方向安梁形额楣枋一道,上悬“名教乐地”匾额。
二进五开间,明间七架前后双步抬梁用四柱,次间穿斗用五柱。一二进梢间梁架与两厢联接,五架穿斗用三柱。二三进间设翼角楼亭,亭内悬匾额“宾月”,因此得名为“宾月楼”。亭两边有方形小水池,后山的泉水引入水池,流经一二进两边檐廊的水沟。
三进三开间,六架前单步穿斗用四柱。中柱与后檐柱间一层进深设一道板门通往次间,面阔方向设太师壁,太师壁前一层放置孔子木雕像,次间为先生卧室。两山墙砌筑防火砖墙,屋面板瓦阴阳合铺,底部施望板,屋脊为立瓦脊。
书院西北面与东南面砌有围墙,下部为卵石砌筑,上部为黄泥夹沙石夯筑,檐口处双线叠涩,用眠砖叠涩出两道线脚,上面封檐盖瓦。东南面围墙开有一道双开小木门,与厢房廊道互通。
据光绪《遂昌县志》载“明代慈溪状元杨守勤未式棘闱前曾执教于此”,杨守勤——万历三十二年(1604)春三月登进士第一甲第一名。鞍山书院是遂昌仅存的明代书院,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责编:正义至上
Copyright © 2000 - 2012 zgxjjgc.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经济观察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小屯路9号 邮箱:zgxjjgc@163.com 邮编:100040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716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