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经济观察网,欢迎您!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地方分站 [切换城市]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杂志园地

历史重演!通胀、贬值、破产,新一轮金融危机还有多远?

2022.07.29 来源:第一财经

随着新冠疫情步入第三年、俄乌危机第五个月、美联储宣布年内第四次加息、日元兑美元汇率大幅贬值,新兴市场国家第一次破产,欧洲主要经济体发债成本再次上升。当历史的轮回再度给人以当头棒喝,市场不禁担心,下一场金融危机离我们还有多远?以史为鉴,债务危机都是由杠杆引起的,虽然市场拥有“看不见的手”,但它只能在某种程度上舒缓债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改变不了资本市场借贷投资运作的模式,所以最后无可避免的会带来金融危机。就将走进历史中的几次金融资产暴跌,探索历次危机带给市场的影响及警示,一看究竟!

加息、熊市、贬值、主权信用危机,这些关键词都不禁让投资者引发市场对金融危机卷土重来的担忧。本期视频我们就将走进历史中的几次金融资产暴跌,探索历次危机带给市场的影响及警示。让我们先来重温1987年的金融地震,也就是著名的“黑色星期一”。

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经历了著名的“黑色星期一”,其中道指跌掉了22.6%。整个市场里,5030亿美元的股票面值在一天之内化为乌有,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纽约时报》曾这样评价,“一切都失去了控制”,这是“华尔街历史上最坏的日子”……而讽刺的是,在1987年危机发生前,媒体及影视作品对华尔街与交易员的刻画无不昭示着资本市场的繁荣,以致“黑色星期一”的突然发生将人们迅速带入恐惧的氛围中。

受到美国股市崩盘的影响,伦敦、法兰克福、东京、悉尼、香港、新加坡等地股市也开始狂跌。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全球性暴跌,整个市值损失高达一万四千多亿美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损失的三倍以上。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这次事件并不能称为金融危机,更像是一场全球性的股灾。当时美国政府赤字高企,为了吸引外资以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保持着7以上的利率。此外,由于当时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经济一直处于低速增长,生产型投资需求不足,剩余资本大量涌入证券市场,导致金融投资猖獗,债务空前膨胀,形成难以持久的虚假繁荣。因此这次的黑色星期一也被看作为“泡沫经济”的破裂。

不过,1987年的股市崩溃行情,最终还是由美联储的救市政策收尾。美联储当时将联邦基金利率由7.5%向下调整至7.0%附近,并致电给美国的银行,敦促其向证券业融资,提供流动性。最终,美联储的救市操作产生了效果。黑色星期一 的暴跌行情在第二天就止步了。

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对东南亚各国来说是不堪回首的一年。年初,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机者对东南亚国家货币发动攻击,拉开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序幕。由于几个被狙击的亚洲国家当时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因此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这些国家的经济不堪一击。对冲基金所到之处,金融体系濒临崩溃,汇市、股市一片狼藉,投资者却损失代价惨重。

泰国中央银行在无奈之下,于同年7月,宣布放弃实施14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体制,改由市场浮动决定汇率。泰铢对美元的汇率随即大幅下跌,当天泰铢对美元的汇率曾达到32.6∶1,贬值幅度高达30%以上。此次危机给泰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汇率贬值幅度达到40%,国家的对外支付能力缩水近半,一半以上的金融机构宣布停业。同时由于物价飞涨,失业人数猛增,盗窃命案各种问题频频发生,昔日平和的佛教社会现在一片混乱,刚刚上任还不到一年的总理差瓦力不得不引咎辞职。

而这还没有结束,由泰铢贬值为序幕的金融风暴迅速席卷东南亚各国,并触发了韩国的金融危机 ,引发金融市场和全球股市激烈动荡。其中,在韩国30大财阀企业中,有16家遭到清理,政府债务高达1175亿美元。

从表面上看,亚洲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国际金融投机商的兴风作浪。而实际上,导致这场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则是这些国家的经常项目赤字过高;过分依赖外国游动资本,以至于金融调控不力。此次亚洲金融危机持续两年多,是二战后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造成的区域性通货紧缩,以及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难以解除。

环球金融危机

如果说前两次的金融危机是在标的和地域方面还不够普及,那么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则是一场全面的金融危机。

第一阶段(2007.08-2008.09):次贷危机的爆发,引发了经济衰退风险,叠加通胀高企,滞涨风险来袭。

关于次贷危机,不得不提到美国有两家房地产公司的故事。一家是“房地美”,另家是“房利美”。这两家公司把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买下来,然后按期限、利率进行重新组合,再加以包装,把“次贷”变成了可供出售的“次债”。在经过这一包装之后,投资银行又把这种“住房抵押贷券”买下来,转卖给大小投资者们。经过层层疯狂的炒买炒卖,美国房地产市场经济被迅速“金融化”、“虚拟化”。2007年,美国金融衍生品价值约340万亿美元,而当年美国的GDP只有14万亿美元,为其24倍。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房利美”和“房地美”非常能赚钱,人们也疯狂对住房进行炒作。可是好景不长,在2006年年底美国房价突然开始下跌,伴随着房价的下跌人们开始出现恐慌,房贷产品由此出现巨额的亏损,“房地美”“房利美”因巨额亏损面临破产,此时美国政府接手“两房”,并对其进行国有化处理。这场因房地产而引起的次贷危机,成为引发这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导火线。

第二阶段(2008.09-2009.02):以雷曼兄弟倒闭为标志,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信贷紧缩,美国经济呈现自由落体式下跌。大类资产运行的逻辑从“流动性危机”切换到了“经济衰退”。在此期间,美国破产企业可谓是比比皆是,汽车业遭受了巨大打击,连三大汽车巨头通用汽车、克莱斯勒和福特都濒临破产边缘。“金融化”与经济“全球化”的相结合,使得美国次贷衍生品债券被卖到全世界,祸及全球。金融海啸迅速冲击了整个世界金融市场,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陷入经济衰退,全球股市出现暴跌,“哀鸿遍野”,国际油价起伏不定,冰岛、希腊先后陷入国家破产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

第三阶段(2009.03-2009.06):企稳回升阶段。面对这场金融风暴,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都依靠政府搞赤字财政的办法来拉动经济增长。美国政府更是在2009年出台了全面的经济刺激计划。经过多次降息后,美联储将利率降至接近于零的水平,还先后出台了四轮量化宽松政策。

到2009年第三季度,全球经济增长率开始转负为正。但由于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失业率也是高居不下。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金融危机之中,各国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全球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的放缓,陷入了发展的低谷期。这场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为世界经济再一次敲响了警钟。

瑞信亚太区财富管理部大中华区副主席 陶冬:所有的债务危机 都是由杠杆引起的。美元的利率开始上涨的时候,这个往往会带来借贷者或者借贷国的借贷环境迅速恶化,但是你借来的钱已经投出去了,短期之间就出现了流动性危机,于是高杠杆带来债务约起。这个古今无一例外,历史就是这么一次一次重复的。

虽然市场拥有“看不见的手”,但它只能在某种程度上舒缓债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改变不了资本市场借贷投资运作的模式,所以最后无可避免的会带来金融危机。在美联储宣布年内第四次加息、日元兑美元汇率大幅贬值,新兴市场国家第一次破产,欧洲主要经济体发债成本再次上升的背景下,2008年的金融危机会再重演吗?

瑞信亚太区财富管理部大中华区副主席 陶冬:目前我们所见到的金融市场的急剧动荡,最核心的还是一个资金的预期变了。当预期变了的时候,他就主动的把杠杆降下来,去杠杆、降风险。金融主动去杠杆对于市场的冲击是巨大的,但是这个冲击还没有到一个恐慌的地步,还没有到2008年 那种威胁到这个金融体系带来系统性风险的地步。

问题:欧债危机会否重现?

瑞信亚太区财富管理部大中华区副主席 陶冬:欧洲现在的经济情况非常的差,加息对于欧洲的经济是雪上加霜。一旦欧洲央行加息,欧洲发债成本上涨之后,这些国家的财政可持续性问题就马上爆出来了。如果市场对这个再进一步的狙击的话,希腊债、意大利债都可能到发债成本到4%以上,市场被认为是叫做死亡4%这条线之上。到了那时候,财政的可持续性就是更大的问题。但是目前,我们还没有见到市场对于重债国有巨大的恐慌现象,所以欧债危机的发生的风险在重新聚集。但是我暂时还不认为欧债危机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问题:日元贬值会引发新一轮亚洲金融危机吗?

瑞信亚太区财富管理部大中华区副主席 陶冬:我目前可以看到的是,亚洲的多数货币都进入了一个竞争性贬值状态。我认为这一次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不大,当年亚洲各个国家的汇率机制基本上都是盯住美元的,缺少灵活性的汇率机制。到今天自由浮动,情况也是不一样。亚洲各国的外汇储备现在比当年高出许多。但是这不排除个别的企业由于大量的借债。主要是因为美元的升值所带来的冲击可能出现违约的情况。

问题:新兴经济体会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吗?

瑞信亚太区财富管理部大中华区副主席 陶冬:(美)联储开始加息,大量海外资金就会流到美元区去。由于新兴国家市场的体制比较弱,对于外债的依赖比较强。当钱流出去之后,本国流动性就开始变差,汇率就出现贬值,那么这个就带来了一个恶性循环,直至部分的新国家还不出外债、出现债务违约。所以说几乎可以肯定美元大幅度升值之后,会有更多的新兴市场陷入到债务危机中间。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历史有重演的特性,它会一直持续到教训被人领悟为止”。但遗憾的是,“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名家书画

地方分站

合作伙伴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中国经济新闻网 ·中国精英网 ·经济观察网 ·快消在线 ·奢侈品之星 ·品牌形象设计
商业合作 |分站加盟 |豁免条款 |联系我们 |关于新经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