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经济观察网,欢迎您!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地方分站 [切换城市]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财经观察

破旧立新 拓展空间——年中经济观察

2018.07.24 来源:中国新经济观察

无效产能加速退出、产业结构明显改善、新模式不断涌现……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上半年中国经济在新旧交替中亮点频现,活力、创新力、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拓展的广阔空间。


坚决“破”,焕发新气象

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供销两旺——

这是7月19至20日在鄂尔多斯召开2018年夏季全国煤炭交易会的火热场景。与两年多前产能严重过剩时的低迷相比,今天煤炭行业已是另外一番景象。

“到2018年底,产能退出将达7亿吨以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说,“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不仅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市场供需实现了基本平衡,转型升级也取得积极进展。”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达1278.8亿元,同比增长14.8%。在效益提升的同时,“无人开采”智能煤矿、“接单下菜”定制式生产、“煤从空中走”的煤电一体化等全新探索,推动产业层次和水平上台阶。

“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转向期,最大特点是数量速度要‘下台阶’、质量效益要‘上台阶’。”河钢集团董事长于勇说。

截至今年一季度,河钢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品种钢占比从四年前的29%大幅提升到70%。目前,河钢已成为国内最大家电板和第二大汽车用钢供应商。

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司长文兼武表示,随着化解淘汰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等工作深入推进,切实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供给结构明显改善,产能利用率回升。

数据显示,上半年,工业产能利用率达76.7%,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企业经营状况逐步好转,经济运行稳定性显著增强。

不破不立。该淘汰的果断淘汰,该退出的彻底退出,才能为培育发展新动能腾挪资源和空间。


加速“立”,培育新动能

破不是目的,目的是要立,立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增长提供新动能。

“今年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呈现出量质齐升态势。增速回升的同时,发展的质量效益也在提升,特别是新动能快速成长,结构不断优化。”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昌林说。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9个百分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较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机、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88.1%、16.9%和23.9%。

分拣机器人、无人机配售、面部识别支付等新技术逐步崭露头角,“互联网+”与各行业各领域深入融合,网络购物、平台经济等新业态高速增长,直播教学、远程医疗等新模式悄然兴起,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源源活力。

新动能,不仅来自增量,也来自存量。

一只只黄色机器手臂精准地改变姿态,进行写字、弹琴、衔接齿轮等各种灵活操作。

“格力机器人已从三轴做到六轴,大机器人试产快一年,即将推向市场。”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方祥建介绍说,“通过六年的自主创新,我们已实现从世界上最大的空调企业到设计生产智能装备、数控机床、机器人模具等大型工业集团的跨越。”

2017年,格力电器实现净利润224.02亿元,同比增长45%,创历史新高;今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55.8亿元,继续实现39%的高增长。

传统产业产业结构整体改善,新旧动能转换顺畅,新动能对经济的贡献作用增强,我国经济呈现出更大的发展潜力。


切实“降”,催生新活力

如果说“破”与“立”更多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的作用;“降”则更多强调政府的有效作为。

7月23日,国网徐州供电在江苏省率先推出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的30条举措,进一步简化接电环节,压缩办电时限;同时取消客户带电接火费、临时接电费、负荷管理装置费等,降低企业成本。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教授徐佳宾说:“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大多投入成本高、产出周期长。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企业主动爬坡,沉下心来提质增效,也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引导。”

进一步清理运输环境经营服务性收费,今年前三个月,降低物流成本183.05亿元;通过输配电价改革、降低电网环节收费等,今年以来,降低一般工商电费648亿元;延续“五险一金”缴存比例,继续降低企业用人成本……

上半年,一系列着眼于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的政策陆续出台,为实体企业减负松绑,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应该看到,当前仍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企业利润改善的可持续性问题,风险防控中涉及的地方债问题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高质量发展最根本在于深化改革,增强经济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

7月6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强调继续推进改革,要把更多精力聚焦到重点难点问题上来,扎扎实实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坚持创新引领、深化改革的中国经济,将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记者 姜琳)

名家书画

地方分站

合作伙伴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中国经济新闻网 ·中国精英网 ·经济观察网 ·快消在线 ·奢侈品之星 ·品牌形象设计
商业合作 |分站加盟 |豁免条款 |联系我们 |关于新经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