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三驾马车中投资与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度逐年下降,消费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未来中国消费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消费增长潜力巨大。然而,制约消费驱动力充分释放的因素仍然较多,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仍有待进一步培育,需要消除消费者的消费疑虑,着重解决让消费者有能力消费、愿意消费、敢于消费、放心消费等核心问题。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正在悄然改变。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主要依靠出口拉动,进而带动制造业快速发展,并刺激大量投资。金融危机之后,外需疲软,中国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于是政府启动了著名的“4万亿”投资计划,试图弥补出口减缓留下的总需求缺口。然而2011年后,宏观经济政策突然转向,随之出现投资增速迅速回落、民间投资乏力、投资边际效应逐渐减弱。
从2013年开始,消费开始悄然扮演起重要角色。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从2008年底的45.7%上升至2015年底的66.4%,提升20.7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从45.1%下降至31.7%,下降13.4个百分点;货物与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从9.2%下降至1.9%,下降7.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三驾马车的结构出现了明显变化,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表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已实质性启动,新的增长模式正在形成。
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发展历程来看,消费对GDP的贡献率长期稳定在70%以上。2015年中国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66.4%,而同期全球平均水平为74.23%、美国为86.12%、英国为84.25%、日本为78.97%、印度为71.53%。从消费结构看,中国居民个人消费占GDP比重较低,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更加明显,甚至与全球平均水平也有较大差距。2015年中国居民个人消费占GDP比重仅为38.51%,而同期全球平均水平为57.16%,美国为68.38%、英国为61.8%、印度为60.08%、日本为58.56%。由此可见,中国消费对GDP贡献率的空间才刚刚打开,特别是居民个人消费的潜力还没有被完全释放出来,一旦居民个人消费潜力转化为实际消费需求,将会给经济增长带来强劲、稳定的推动力。
尽管我国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形成,但与投资拉动所产生的“立竿见影”的效果相比,消费驱动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涉及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相关的消费能力培育,涉及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关的敢于消费问题,涉及与市场监管相关的放心消费问题,涉及与供给响应相关的供求结构调整等众多复杂因素。同时,相较于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更依赖于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更强调服务,对社会保障水平的依赖也更加迫切。
实际上,破除消费疑虑、强化消费市场监管等问题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一步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消费领域政府职能到位,将是中国经济成功转型发展的基本保证。(作者 治林)
Copyright © 2000 - 2012 zgxjjgc.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经济观察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小屯路9号 邮箱:zgxjjgc@163.com 邮编:100040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71626号